首页

搜索

第一百一十七章、士气高涨

    他突然眼睛突然一亮。

    他想起一个事情说道:“好一个后生,原来杨军师是满门忠烈杨家将后代,不知喜欢这首《精忠报国》词曲?”

    杨云一边躬身行礼,一边说道:“喜欢岳翁翁的《满江红》之类慷慨激扬的词曲。《精忠报国》从来没有听说过,不过这个曲名一听就让人喜欢。

    赵平看了他的身材粗壮高大,料想应该比自己更加适合唱《精忠报国》。

    于是对着他说道:“杨军师不妨试一试。”

    于是袁学正弹琴,赵平领唱,杨云跟唱。

    杨云唱得不好,毕竟这个与古代音乐存在差异。

    他也有些不好意思,不过赵平一直鼓励。

    赵平说道:“你多多想想你们杨家将的事情。你们多次与辽国作战,将那个情景想像进来。”

    杨云不由得沉浸在杨家将历史的点点滴滴之中。

    杨家满门忠烈,从北宋到南宋都有他们的影子。

    面对辽国将士不断劝降,杨令公一头撞死在李陵碑上明志。

    李陵可以投降胡人,但是我杨令公宁死不屈。

    杨令公死后有杨延昭,杨延昭死后有杨宗保。

    杨家将最厉害的还是杨再兴。

    在中原大地小商河,杨再兴率领三百多骑兵,杀入十万大军的金兵之中。

    要知道,金兵号称金兵不满万,满万不可敌。

    而且现在金兵竟然有十多万,杨再兴仅仅三百多人。

    虽然陷入重重包围之中,杨再兴竟然丝毫没有畏惧。

    他单独一人杀死包括万夫长、千夫长、百夫长在内的百余将领。

    虽然他最终战死,可是金兵不由得发出哀叹:

    “撼山易,撼岳家军难。”

    杨云不禁把自己想像成先祖。

    悲愤涌上心头,激情口里喷出。

    唱了几遍之后,杨云初步掌握要领。

    果然杨云这个成年男子不是赵平这个童子所能比拟。

    多唱几次已经达到后世赵平在卡拉OK的效果。

    虽然与屠洪刚还有不少差距,但是已经不错了。

    至少比自己有气势,声音浑厚悲壮激昂。

    赵平点点头,向袁学正行礼感谢之后,对着杨云说道:“老师,杨军师,自家们保安团没有自己的军歌,不知各位师长觉得这个作为自家们军歌如何?”

    袁学正抚须点点头,嘴里随着哼了几句,然后说道:“果然慷慨激扬,确实有提高士气的任用。老夫认为可以。”

    钱绍与严格也点头同意,赵平说道:“既然几位师长已经同意作为军歌,杨将军以后有空,多多教习保安团演唱此曲。让胡人听到《精忠报国》魂飞胆丧。”

    杨云领命而去。

    李家庄。

    李之豪如热锅上的蚂蚁不停走来走去。

    王家庄通过与赵家庄联姻得到神仙利器已经传开了。

    李家庄的耆老再也坐不做了。

    这次他们不是扬言。

    确实有两个耆老真的直接撞墙。

    如果不是晚辈出手及时,李之豪的家里至少有两具尸体。

    李家庄田土主要以土为主,各种底蕴不如王家庄。

    这个小麦产量远远不如稻谷年代,生活比起王家庄更加困难。

    王家庄如果没有肉吃,他们则是没有饭吃。

    即使一天吃两顿,饭也远远不够。

    王家庄已经用了联姻的法子。

    他们也曾经想过,可是赵平还是一个童子。

    况且他身边已经有了两个未过门的小妾。

    身边还有不少丫环,个个相貌姝丽不俗。

    即使送去邯郸学步不说,而且李家庄送去也未必受到欢迎。

    李之豪不停在桌子走来走去,桌子上面的茶水早已被他喝干了。

    突然他一拍脑袋,怎么没有想到这个事情。

    他急忙向县城赶去。

    赵家庄。

    三日之后,在赵家庄兵营操场上,整整齐齐站着二十人一组站着三千保安团的兵马。

    其中一千是原来保安团老卒,有一千是新卒,还有一千是原来铜鼓山的马匪。

    他们现在全部都穿着迷彩服、大头靴,腰上扎着牛皮带。

    今天现场举行保安团两次战斗的颁奖大会。

    在颁奖之前,杨云、洗星、游浪、王启万、李涵铁、李相前、李涵钢、曹克等每人举着一个铁皮喇叭。

    士卒不知他们做什么,有些惊讶,互相望了一眼。

    随着笛声响起,赵家庄保安团中高层人物。

    个个按着赵平的节拍唱起慷慨激昂的《精忠报国》。

    人们不知不觉热泪盈眶。

    上台唱歌的人一边唱得热泪盈眶。

    下面听歌的士卒也听得热泪盈眶,甚至不知不觉跟着唱了起来。

    《精忠报国》歌唱完毕。

    人们最关心的事情来了。

    哪些人才能得到奖励呢?

    原来是参加战斗人才能得到奖励。

    什么,就是护士也有呀。

    多少钱呢?

    凡参加一次战斗的,每人都得到三贯铜钱或者提货卡。

    什么还有集体奖?

    是步兵营与骑兵营。